chinese english

林衍安,借新材料欲问鼎全球最佳

     作为温商回归企业,启明新材料的萌芽产生于2009年的冬天,一群被冰寒刺骨的河水激起昂然斗志的冬泳爱好者,酝酿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事业——用最好的设备、最好的人才做全球最好的“预涂膜”绿色基础材料,这在平阳这座中国塑编城里也是一个前瞻性的项目。但之后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随之而来的借贷风波以及衍生出来的信用风险、银行融资难都是对他们的挑战。“不过这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,我们是一个团队,温商回归功勋人物林国产在凝聚团队、坚持本心方面给我们起到榜样的作用。” 林衍安这样说。六年的坚持,超过4亿元的投入,不但让“年产7万吨多层共挤多功能聚丙烯薄膜项目”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为浙江省技术改造“双千工程”重点项目,企业也从温州晨光塑胶有限公司升级为中国·启明新材料有限公司,相信今年年底的新三板上市更会让当年的目标更近一步。本周“温都财访”带你走近这位冬泳爱好者林衍安的创业故事。

关键词
家乡 市场
温都财访:作为温商回归企业,温州又给回乡的“启明”准备了什么?
林衍安:回归家乡投资,一是家乡政府的邀请很热情也很实在,二则我们作为在外多年的温商也有考虑回报家乡。当然对企业来说,家乡拥有巨大的市场。浙南闽北的各大行业对聚丙烯薄膜有着很大的需求量,像平阳萧江这一带的编织袋行业、以苍南龙港为中心的礼品包装市场,对纸、塑复合聚丙烯薄膜都有着大量的需求,而周边聚丙烯薄膜生产厂家又是稀缺的,以往都是从东北地区引进。所以我们决定回来投资这个项目。


关键词
巨额 投入
温都财访:这个行业属于资金、技术密集型的企业,在实体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如此高成本的投入是否担心过效益?
林衍安:这个项目至今已投入超4亿元,后期还要增加。因为我们开始做的时候目标就很大,要做最好的基础材料企业,当时聘请的都是国内顶级工程师,而他们给我们的建议也是不要仅仅着眼当下的效益,眼光要更远一些。所以“启明”就按照他们的要求购买设备,配置部件。像我们的第一条生产线本来是从日本购买的,合同都签了,但首席工程师说德国的更好。我们毫不犹豫加价从德国引进。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让当地工业上升一个台阶。

 

关键词
技术 突破
温都财访:“启明”从去年开始正式投入运营,目前的经营状况是否符合预期?
林衍安:刚开始我们对生产线的使用还是比较保守的,生产比较传统的BOPP膜,就是塑料编织袋外面的那一层膜。市场拓展遇到一定难度,因为传统产品竞争激烈。后来我们决定调整方向,做“预涂膜”基材,绿色环保属于国家发改委鼓励项目,因为技术要求比较高,能做敢做的企
业不多,稍有不慎一条生产线一天会有数十万元的亏损。我们通过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深度合作,攻下了技术关,不但生产速度倍增,而且产品绿色无毒,更重要的是成本降了一半,有了这样的产品后销路就很顺畅了。


关键词
千人 计划
温都财访:在经济增速放缓的“新常态”背景下,企业还会面临哪些挑战?
林衍安: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,比如挂历、月饼等厂商以往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,但这两年他们的销售非高峰时期可比,间接也影响到我们的行业。不过,新兴的市场填补了空白。比如“互联网+”的兴起,服装等商品防潮增加了对我们产品的需求。另一方面的挑战是人才。我们是技术密集型企业,像我们的生产线,德国人自己核定的装机容量是4800千伏安,口头对我们承诺节能状态下只要耗电2600千伏安,但我们的工程师进行优化配置后耗电仅1500千伏安,所以技术人才很重要。公司的技术工程中心有两位专家申报列入今年的国家级“千人引进计划”。


资本 融资
关键词
温都财访:今年你们将在新三板挂牌上市,这些年你们在融资时遇到过哪些难题?
林衍安:其实“启明”开始上马项目的时候,就被很多大银行看好,纷纷伸来橄榄枝,但是后来受借贷风波影响,殃及
池鱼。很多银行就不管什么项目统统一刀切了,我们也受到了影响,幸好福建海峡银行雪中送炭,他们在深入了解后,为
我们解决了融资问题。新材料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,为了未来的发展,我们后来考虑通过上市来增加融资渠道。


关键词
喜欢 冬泳
温都财访:你平时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?
林衍安:我喜欢冬泳,当年我们组建了一个叫“百胜”的冬泳俱乐部,其实这个项目的股东也都是这支冬泳队的成员。一次冬泳之后大家在一起商讨,然后下决心挑战一下——做全球最好的“预涂膜”基材企业。挑战冰冷刺骨的河水需要相当大的毅力,事实上这些年我们也经历了很多,比如银行的信贷收缩、经济缓增长下市场的拓展等等,这些也都需要人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。